2/22 最近拍照的時間越來越短,應該是說開始花更多時間在思索我到底要拍的是什麼?為了什麼而拍?什麼東西值得我去拍?

閱讀一些書籍(包含攝影教學書、影像美學)以及老師的上課內容,開始對於這些東西有更深的想法,也讓我止步不前

開始去思索攝影的意義。

簡單而言,就是如何將照片拍的具有內涵以及深層的心理感受,而並非現今市面上所氾濫的浮光掠影

看過阿寶老師的一些文章,會深深覺得隨著數位攝影變得更大眾化反而容易成為攝影裝備的追逐賽

而並非單純針對攝影背後的意義去探討,往往在這些所謂好看的照片,到底裡面有什麼內容值得我們去看?

是景色好看?還是model好看?

目前的瓶頸在於我要拍的、我所要追逐的東西是什麼。藝術以及忠實呈現的區塊是否互相衝突

當然這還需要我仔細去細想琢磨。

現在技術上的問題:

取景嚴謹性不夠、曝光不夠精確、拍照時不夠耐心、巧思需要多一點。


2/24 攝影除了單純擷取最原始且附有生命力的影像外,也是一種視覺藝術的表現工具,透過想法、場景、構圖等多種元素的交錯結合,表達自己的意念。反過來在繪畫藝術上,因為有了攝影術的發展,繪畫反而將想法在畫布上抽象的呈現出來,在素材上融合出生活中不可能產生的畫作,而不再如實物般的繪畫。

現代藝術,怎麼一回事?Giacomo Balla: abstract speed +sound

今天看完一次書之後,再隨著老師課堂上兩個小時的圖片轟炸,真的會覺得視覺觀點變的不太一樣,雖然仍是一知半懂,但也逐漸脫離所謂日常生活的看、為生存的看。反而像是帶有生活經驗的感受去feedback整個視覺環境。

這是種很微妙的感覺。還需要多點轟炸!


4/23 前幾天去交影像訊息的作業,順便問老師問題,原來我寄信問老師的問題,老師沒有看只知道是我寄的(流淚)。

1.像Paul Strand這種攝影大師隨手拍出來的照片,拍攝過程中沒有任何意圖,是否會造成觀賞者因為其名氣或者外在條件使得影像過度解讀。
A:是有這個可能,但是觀賞者不能將其所認為的,視作為唯一的解答。

2.老師說過每個人對於作品都有其特別的見解及解讀,但是否會代表著攝影者在影像語言能力不好。
A:都有可能,有可能是攝影者能力不好,但也有可能是觀賞者的問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uck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